《知識通訊評論》112期簡介
《知識通訊評論》一一二期簡介:本期專題討論政府支持科學研究的情況,近年來大有改變,許多人開始轉向私人基金和慈善機構,甚至向公眾募款,也改變了科學研究的社會生態,專文討論世界新起的設立海洋生態保護區,也許並未能達到原先想像的結果,專文介紹當前實驗科學先驅的五大挑戰,專文討論科學界的剽竊以及英國科學倫理的嚴重問題,如何在網路時代維持知識創造的高標準審核機制,專文探討希格斯粒子之後的新物理,如何激發新的癌症研究方向和亞洲科學的勃興,並有冷戰變節和核子物理的書評介紹。
《知識通訊評論》一一二期簡介:本期專題討論政府支持科學研究的情況,近年來大有改變,許多人開始轉向私人基金和慈善機構,甚至向公眾募款,也改變了科學研究的社會生態,專文討論世界新起的設立海洋生態保護區,也許並未能達到原先想像的結果,專文介紹當前實驗科學先驅的五大挑戰,專文討論科學界的剽竊以及英國科學倫理的嚴重問題,如何在網路時代維持知識創造的高標準審核機制,專文探討希格斯粒子之後的新物理,如何激發新的癌症研究方向和亞洲科學的勃興,並有冷戰變節和核子物理的書評介紹。
開春新年,當下的世界情勢,具體可見是長久擴張式發展經濟的困局,由歐洲到美國,可以說是崩潰的狀況,雖然一些經濟指標依然起伏,但是深究內裡,便可以看出這些經濟指標的空洞失真,以及所謂生產力關聯的一廂情願,而這許多想法與問題,都與一個延續已久的近代紀元,息息相關。
閱讀全文…
公共資金的投資科學研究,是上世紀二次戰後蓬勃而起,近年民間經費支持科研趨勢日增,亦應注意其負面影響。
由於大專院校來自公務機構的經費不斷萎縮,民間及慈善團體日益受到要求,以財務支持學術研究。這些經費雖然受到歡迎,但慈善單位與基金會鮮少負擔實驗室營運所有費用,只著重於支持科研計畫,卻忽視了建築工程、維護、水電費、人員薪資等開銷。因此大學應讓捐款人意識到研究的真實成本,並確保經費來源均衡,才可避免研究方向有所偏頗。
閱讀全文…
英國科學界最近集會,探討科學研究的不端行為,科學界面對此一問題,難免諱莫如深,但其卻關係到科學的社會信心和責任。
科學領域的許多人員,不願意談論科學研究不當行為的問題,更別提對這些問題採取行動。畢竟,誰又會從直接參與這樣一個激烈打擊行動裡,獲得益處?當然不會是不當行為發生所在的機構, 他們名義上需要負責,但是他們若公佈作弊的學者,可能會面臨法律的影響、難堪的頭條新聞和公共關係的災難。相較起來,用含糊的旁證將犯者從側門逐出,並要他們信守沉默,可以有效地把問題轉移、推給其他人。
閱讀全文…
最近粒子物理學家關心的希格斯粒子是否找到,其實並不是最關鍵的,因為物理標準模型理論並不完整,無論是否找到,都需要新的物理。
作者為文時,物理學家正為可能觀察到的希格斯玻色子興奮不已。在分析了瑞士日內瓦附近,歐洲「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」大強子對撞機的數據之後,這個歐洲高能物理實驗室日前宣布,他們在一二五GeV(十億電子伏特)能區發現這個粒子的訊號,在物理學理論中,希格斯玻色子認為是賦予其他粒子質量的粒子。
閱讀全文…